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联系电话:021-62933280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培训动态

廿载峥嵘齐奋进 砥砺致远迈新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成立20周年

发布时间:2023-10-16 10:10:00

       经天纬地,治国安邦。1901年,蔡元培先生主持南洋公学特班,为近代中国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和科学知识的治国理政人才开创新风。1931年,在黎照寰校长倡议下设立的公务管理、铁道管理等科系,是我校公共管理教育的源头。2003年,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诞生,是上海交通大学在公共管理和政治学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上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的新里程碑。2023癸卯金秋,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迎来20周年华诞。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秉承“博学、明德、奋进、和谐”的院训,以“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为立院宗旨,积极实施“人才强院、学术立院、国际合作、协同发展”的四大战略,逐步形成以公共管理和政治学为优势学科,以国际化为鲜明特色的发展路径,着力培养具有坚定信念、创新精神、国际视野的一流人才。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传道授业桃李成林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之基,厚植家国情怀,铸就国之未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创新精神、广阔国际视野的学生。

国务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前合影留念.jpg

       聚力培根铸魂,坚定理想信念。学院本科生联合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博士生第二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成为全校首个建有本科生和研究生全国样板党支部的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学院“党建思政网络文章创作工作室”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学生反响热烈,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心得集结出版《新时代 新青年:党建思政文宣成果集》。学院育人成果丰硕,一大批毕业生已在党政部门、基层一线、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国际组织中担任核心骨干。多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感动交大”学生年度人物、校十大“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教学队伍名师云集,多位教师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五四青年奖章、优秀共青团干部,校“教书育人奖”、“佳和”优秀教学奖、“凯原”十佳教师等荣誉。教书育人、职责神圣始终是学院教师的共同遵循。

2届挑战杯获奖1.jpg

       深耕教育教学,涵育创新精神。优质课程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学院建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各1门,主编“马工程”重点教材1本;获评2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立项2门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和1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累计获得4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位教师获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学院坚持守正创新,以赛促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生团队连续3次作为全校唯一社科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荣获交大历史上首个社科组一等奖,保持交大文科最佳战绩;连续3年获市“知行杯”特等奖。学院坚持培育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治理人才,作为全国首批MPA办学单位之一,我校的全国MPA优秀学位论文数、入选全国MPA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案例数均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历届全国MPA案例大赛中,我校一等奖获奖总数,一、二、三等奖获奖总数,全国百强入围总数均居国内高校首位。厚植公共精神、淬炼创新能力一直是学院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

11 组织国际硕士班学生考察中共一大会址.JPG

       树全球化视野,育国际化人才。营造多元国际化教学环境,学院研究生项目实现双语教学全覆盖,近十年来累计培养来自60多个国家的600余位国际研究生。构建高水平国际化合作平台,先后同哈佛大学、南加州大学、早稻田大学、莫纳什大学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等3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签立院际合作协议,每年通过双学位、长期访学等方式联合培养20余人,师生短期交流项目超200人次。形成高质量国际化育人声誉,学院超过半数的国际研究生进入国际组织、使领馆、中国企业驻外机构、商会、高校等部门工作,将交大求学所得的“中国方案”和“交大智慧”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中。中外师生合作出版《“一带一路”访问记——在华留学生的“回乡”见闻》,成为国内首部国际学生实践报告类书籍。学院累计举办12届模拟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次向大会发来贺信。开放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超凡卓越的全球胜任力已成为学院学生培养的鲜明特色。

延揽贤才,汇聚英才,学人荟萃俊采星驰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主战略,积极探索各类优秀人才的“育引并举”新模式,推进分类发展、多元评价工作,致力于为各类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

学院教师合影.jpg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和专职科研人员83位,其中,6人次入选国家级重要人才计划和青年人才计划,58人次入选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多位学院教师在学科领域的重要委员会中担任委员,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全国MPA教指委委员1名,教育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学院聘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担任名誉院长,聘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Robert D. Putnam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人士担任名誉教授,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辛勤耕耘的每一位国务人,是推动学院发展最坚实的力量和最宝贵的财富。

       守正创新,锐意求新,潜心求索矢志卓越

       学院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做好学科布局和规划,深化学科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学院持续优化科研管理模式,实行积极科研促进政策,建立守正创新、锐意进取、潜心治学、追求卓越的科研队伍。学院注重厚积薄发,形成多元科研产出平稳增长、多元创新学者不断涌现的良好学术生态。

全球城市论坛.jpg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自“十三五”以来,学院累计发表CSSCI论文600余篇,获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达1.2亿元,省部级获奖50余项,发表SSCI论文600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以及政治学、国际关系和行政管理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已多次展现我院师生的学术成果。学院科研实力稳步增强,科研质量逐步提高,学科建设跻身国内高校前列。

       学院创办多本中英文学术期刊,努力搭建学术思想交流平台。《中国社会组织研究》2次入选CSSCI收录集刊,连续2年获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年度优秀集刊奖;Asian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亚洲政治经济评论》,ARPE)由郑永年教授担任主编,已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数据库DOAJ收录;Urban Governance 出版8期,获得SCOPUS收录;《实证社会研究》出版11卷,刊发近百篇。学院从多维度探索高品质学术期刊的建设之路,旨在打造展示高质量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学院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积极打造学术研讨特色品牌。学院连续多年与政府合作举办大型论坛会议,包括连续7年举办“全球城市论坛”,连续3年举办“健康长三角峰会”等。对接国际学术平台,学院曾连续承办六届“中美俄三边关系学术研讨会”、连续主办五届“中日美关系论坛”,连续主办“中外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国际研讨会”等。学院创办的“国是”系列论坛讲座、暑期社会科学方法班等品牌项目反响热烈,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学院的学术交流博采众长,学术氛围日益浓厚。

       务实笃行,躬身力行,赋能治理咨政启民

       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长期致力于探索新型研究平台建设,努力构建高水平智库集群,持续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服务治理现代化大局。

李强.png

       学院围绕城市治理、公共政策等多个重点领域建立研究平台。已建有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市创新政策评估研究中心(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政治经济研究院、健康长三角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绿色增长联合研究院、应急管理学院、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安全研究院等多个研究中心和研究院。

      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入选中国高校百强智库和上海市重点智库(全校首个);2016年至今,累计900余篇次资政建言获领导批示和刊物采纳,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批示15篇次,其他正国级领导批示8篇次,副国级批示采纳115篇次,正(副)部级批示采纳超400篇次;在2021年和2022年的国办直报点得分排名中,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位居全国高校第一;研究院内参刊物《决策参考》入选《中国智库AMI综合评价研究报告(2021)》中的《中国智库特色案例汇编》。此外,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入选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中国首批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上海交大应急管理学院与上海市应急管理局深化合作,联合推进应急管理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等。研究平台集群已成为促进学科发展的重要推力,同时也成为学院为公共政策贡献智慧力量的重要桥接。

       学院主动推进与校外单位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化高校与社会的“双向赋能”。学院已同本市多个街道、长三角地区政府部门等单位开展共建。在学校党委指导下,学院配强赋能专家团队,对接了徐汇、闵行两区的17个“美好社区 先锋行动”项目,组织70余位学生参与项目调研。学院教师积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专家文章,多位专家接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主流电视媒体专访。学院持续推动干部教育提质增效,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培训了数万名优秀领导干部,3个专题入选校非学历品牌培训项目。学院累计获得各类社会捐赠3000万元,所获捐赠用于促进学院各项事业的长期蓬勃发展。脚步丈量社会,声音传播思想,持续聚心聚势,学院在社会中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得益于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友人的长期关心支持。

       凝心聚力,同向发力,明德向上逐梦未来

       学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党建领航筑牢治理根基,凝心铸魂推动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各项事业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力的政治保障。

国务学院举行迎接建党100周年党史知识竞赛.JPG

       筑牢思想根基,以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学院抓实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学习,强化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发挥学科优势和专家力量做好理论宣传和精神阐释,多位教授多次入选上海市委、上海市教卫党委专家宣讲团。学院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始终,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永葆本色、争当先锋。

       夯实战斗堡垒,将全面过硬设为衡量标准。学院党委和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党支部分别获评市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市教委领导两次赴公共行政系党支部指导工作,支部入选首批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位学生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教育部关工委“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奖;学院组织员入选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首批“组织员工作室”。主题教育期间,组织各支部开展“跟着总书记的足迹走上海”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并获媒体报道。学院长期重视基层党支部的规范化和特色化建设,指导基层党支部发挥优势、争创一流。

       完善治理体系,把使命担当转为干事动力。学院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教材委员会章程,加强与完善教学委员会和教材委员会建设。强化内控建设,完善制度汇编,及时发布和宣传学院各项最新的规章制度。设立学院教职工年度工作优秀奖,累计60余位教师获奖。连续开展“国院清风”宣传教育周活动,开展党风廉洁宣传教育“五个一”活动,营造崇廉尚洁、恪守底线的良好风气。学院积极联络校友,向广大校友传递母院牵念,学院校友会顺利召开第二届理事会换届大会,学院获“校庆杯”校友足球赛最佳组织奖、思源组季军。学院工会获评校“模范基层工会”,并获校工会思想政治引领优秀项目。学院通过建章立制促领航、凝聚人心促成长,努力为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增添亮色。

       踔厉奋发,接续奋斗,行稳致远声誉日隆

外滩之窗-我爱交大国务.png

        双秩峥嵘,春华秋实,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公共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学科,全国首次MPA院校评估中学院获得A的佳绩。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社会政策与管理学科近五年累计4次排名前100名。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级中,政治学学科在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获得A档,公共管理学科2022年获得A档。

       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公共管理学科2022年首次进入前200名,位列国内高校第5位,政治学学科连续2年进入前400名,其中,2021年位列国内高校第9位,2022年位列国内高校第10位。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行政管理专业2021年位列第6位,2022年位列第7位,2023年居第3位。公共管理学科和政治学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持续提升。

       廿载砥砺育满室芝兰,继往开来展鲲鹏之志。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将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主动融入国家和城市发展大局,以奋进开新局,以改革促发展,以笃行担使命,持续推动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和政治学学科发展,继续朝着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院的目标迈步向前,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培训中心                 电话:021-62933280